N海都记者 郑琳琳 高洋洋 许毅栋 吴梦之 文/图
海都讯 现如今,职业院校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,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也更加贴近社会需求。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平时是怎么上课的?老师们的教学又有怎样的特色?
教师节来临之际,在本报的组织下,40名海都小记者分别来到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、福建船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、福建工业学校和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,体验学校的特色专业并对话优秀教师,小记者们还在自己的动手体验中,收获了快乐与知识。
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“原来救人是这样的!”
呼叫伤员、胸外心脏按压、打开气道、人工呼吸……黄泥雪作为第一名亲身体验的小记者,在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王宪宁老师的指导下,漂亮地完成了心肺复苏的全过程,获得了老师的好评。5日上午,10名海都小记者来到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,开启了他们的“职业护士”之旅。
从手术室到模拟病房,从婴儿抚触室、儿科抢救室到模拟产房,从ICU重症监护室到普通病房,伴随着老师的介绍,小记者们像“好奇宝宝”一样,对房间内的所有医疗器械都感到新奇不已:“血压应该怎么测啊?”“胃边上的像黑色小蛇一样的东西是胆吗?”“哥哥姐姐们要怎么在模型上练习打针啊?”通过老师耐心的讲解以及观看室内的教学影片,孩子们的疑问被一一解答。
在压轴的心肺复苏教学环节,小记者们在王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,开始有模有样地进行练习。
结束了一天的探访,小记者们纷纷表示:“原来护士哥哥姐姐们是这样救人的,学会了这些,以后我也能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别人啦!”
精彩语录
小记者: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,要经过哪些训练?
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宪宁:操作技术是第一关,要熟能生巧;然后还要勤学好问,不断请教老师,积累经验总结教训。作为一名护士,要始终怀有仁爱之心。
小记者:我听家人说,现在医患关系很紧张,您是怎么看的呢?
王宪宁:双方如果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,就会减少纠纷。医生、护士多理解病人生病的痛苦;病人多理解医生、护士工作的辛苦,互相理解就减少矛盾。
王宪宁:老师可以“育”更多的护士
人物名片:2004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护理专业,从教11年,现为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人文护理教研室主任。
2004年,王宪宁从福建医科大毕业,当时的她面临着两条选择:去医院当护士或者来闽卫职院学校当老师。“当时也没想很多,就觉得当老师轻松挺好的。”工作了一段时间,王宪宁改变了最初的想法,她觉得当老师是很有意义的职业,“如果去医院当护士,我只是一个护士个体,但当老师,我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当护士,有更多的护士去救人。”现在想想,王老师的选择是正确的,她获得了福建省护理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,还被学生亲切地称为“大姐姐”。
在11年的教学经验中,让王宪宁感触最深的是:“老师的言行举止或者不经意间的一句话,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。”2004年,刚来闽卫职院当班主任时,她的班上一个女生用脸盆占洗衣服的位置,后来发现脸盆被隔壁班的女生挪走了,然后发生了纠纷。因为这件事,这个学生被学校批评了,她觉得一开学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且被批评,心情很沮丧,“我发现正面的交流效果不是很理想,就写了封信鼓励她,告诉她我相信她,不会放弃她,让她用以后的好表现来弥补这次因为一时冲动而犯的错误。”没想到学生给她回信了,字里行间全是感谢。这件事让王宪宁很感动,“因为我的信任和鼓励,让她有了继续努力的勇气。而我的体会就是,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鼓励,能对她们发挥巨大的作用,所以再辛苦,再困难也不要轻易的放弃一个也许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很优秀的学生,有时候多用心去交流,会有很大的收获,这些对于老师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,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。”
这几年王宪宁带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,有时训练很辛苦的时候,学生哭,王宪宁也陪着哭;操作做得好的时候,学生笑,王宪宁比她们笑的更开心。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,王宪宁认为高职教育与本科最大的不同的是学生技能方面培养,高职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强,学生毕业后能立马上岗就业,而职校老师也都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。
(党委工作部)
